12年的同學
我們在外如果碰到老同學都是非常高興的。那時候求學都是一個一個的通過階段要換學校,大多數是要考試進去,所以,以前的同學不一定會再和你同校,同班。一般三,四年就換學校,小學是6年同校,可是大多數班級會被拆開再混和別班組成新的班級,迄今不知道原因何在。不可否認在某一個時間點和某些人同過班是一種關係,談起來是沒得完的啊。
最近參加好幾個在美國長大的小孩的婚禮,發覺他們的同學情還真的是大。幾位新娘找的伴娘,泰半是一起長大。在這的社區,義務教育是12年,公共學校可以由托兒所開設到高三,不過這裡通常是採用5,3,4學制,小學5年,國中3年,高中4年。他們是按照你居住何處分配公立學校的,一切免費,包括教科書。只有學校的一些活動如母姐會PTA,出去競賽表演時才需要錢。學校經費來自房地產的稅,開發商的稅等,一般一個市裏面有5,6個小學,3,4個初中,1個高中,我是沒有特別的研究,以我居住的阿凱第亞為藍本的經驗來聊的。
美國的地方自治發達,3,5萬人就可以成立法人的市政府,管理地方事務,基本上總統,州長,郡長(目前加州是郡代表,集體領導)都沒法管你權力內的事,除非違背憲法,州法。學校也是地方自己負責,他們的學區代表可以決定自己教師的聘用,用那些教科書等。
如此一來,如果你在一個城住個10幾年,小孩在那成長,遇到的同學可都是12年的交情啊。其中最親密的,就算上了不同的大學也是有聯絡的。到了結婚時,這些閨蜜髮小的排除一切都會來參加這個大事的。他們有一點和以前咱的經驗不一樣是由國中起,就沒有什麽固定的班級,上課是以那一種科目為主去上的,也就是沒有自己固定的教室,我們的中學校是老師跟著教室走,他們是學生跟著教室走,如同大學那樣,連高中四年的稱呼都和大學一樣,讓學生們早早的適應那種獨立自主的生活。所以,班長是不存在的,只有各種社團的頭頭。
回想我們的同學,只有相處那麼幾年就已經非常的懷念那段青春時光。遇見了都是非常的興奮莫名。我們華人或亞洲人是非常注意學校教育,總想把小孩送到“好”學校。好的公立學校所在地的房地產就會貴,當然,最有錢的是把小孩送私立學校,那種花費也是不菲。就交友上講,是沒有那種和鄰居小孩,又是同學的交情好吧!不過,去私校也是早認識那些有錢,有權的子弟,對將來的人際脈絡還是有助益的。最怕是小孩因此感到自卑,或者不知家裡的辛苦,這些利弊父母應該要三思啊。
那時候咱們也來個12年的義務教育,那些名校會消失嚒?同學之間的友情會不會更好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最近參加好幾個在美國長大的小孩的婚禮,發覺他們的同學情還真的是大。幾位新娘找的伴娘,泰半是一起長大。在這的社區,義務教育是12年,公共學校可以由托兒所開設到高三,不過這裡通常是採用5,3,4學制,小學5年,國中3年,高中4年。他們是按照你居住何處分配公立學校的,一切免費,包括教科書。只有學校的一些活動如母姐會PTA,出去競賽表演時才需要錢。學校經費來自房地產的稅,開發商的稅等,一般一個市裏面有5,6個小學,3,4個初中,1個高中,我是沒有特別的研究,以我居住的阿凱第亞為藍本的經驗來聊的。
美國的地方自治發達,3,5萬人就可以成立法人的市政府,管理地方事務,基本上總統,州長,郡長(目前加州是郡代表,集體領導)都沒法管你權力內的事,除非違背憲法,州法。學校也是地方自己負責,他們的學區代表可以決定自己教師的聘用,用那些教科書等。
如此一來,如果你在一個城住個10幾年,小孩在那成長,遇到的同學可都是12年的交情啊。其中最親密的,就算上了不同的大學也是有聯絡的。到了結婚時,這些閨蜜髮小的排除一切都會來參加這個大事的。他們有一點和以前咱的經驗不一樣是由國中起,就沒有什麽固定的班級,上課是以那一種科目為主去上的,也就是沒有自己固定的教室,我們的中學校是老師跟著教室走,他們是學生跟著教室走,如同大學那樣,連高中四年的稱呼都和大學一樣,讓學生們早早的適應那種獨立自主的生活。所以,班長是不存在的,只有各種社團的頭頭。
回想我們的同學,只有相處那麼幾年就已經非常的懷念那段青春時光。遇見了都是非常的興奮莫名。我們華人或亞洲人是非常注意學校教育,總想把小孩送到“好”學校。好的公立學校所在地的房地產就會貴,當然,最有錢的是把小孩送私立學校,那種花費也是不菲。就交友上講,是沒有那種和鄰居小孩,又是同學的交情好吧!不過,去私校也是早認識那些有錢,有權的子弟,對將來的人際脈絡還是有助益的。最怕是小孩因此感到自卑,或者不知家裡的辛苦,這些利弊父母應該要三思啊。
那時候咱們也來個12年的義務教育,那些名校會消失嚒?同學之間的友情會不會更好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