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0, 2011

有關街道的事

自從到公家的公共工程部門任職以來,就和街道結了緣。監督工程大部份都在街上。少數的建築,海港,機場,水電局工程也或多或少的要由街道上引進許多必須的設施。開頭還沒有什麽特別的注意細節,反正就是檢查工程的質量品質嚒,匆匆來去,很少駐足的欣賞這些習之為常的景致。年歲日長,由日常生活去尋找樂趣成了人生的一大樂事後,這街道的一切就變得那麼的有意思。所以一點一滴的把感想記下,有同樣的理念的朋友可以為之參考一下我的注意點,沒有這些方面的興趣的人可以增進一些見識,對於那些執掌著許多規劃設計權力的人,可以讓思想更開闊一點,也許更能做成適合人居的環境。

街樹的功能

當初讓我第一次感覺有意思的是街道樹的植栽,有一個工程是種街樹,洛杉磯的東南西北好多地方都跑,我們種的是小樹,想到那句百年樹人,十年樹木的俗話,空想若干年後的景象一定驚豔。後來分到到處跑,檢查工廠的職務,把洛杉磯,橘子縣,河邊縣,圣巴拉的咯縣都跑遍,開車看路邊風景,解除寂寞或者是自找一些樂趣時,就感受許多不同的風味,這是我觀察街道的起點。

路旁的樹是什麽功能呢?第一當然是綠化環境。比起那些建築物,植栽就是陰涼感十足。也是因為植物是吃水長大的嚒,水有恒溫的特性,連帶的就水潤潤的釋放出可以調節大氣的氣啊水啊的成份。樹如果長的高大,樹葉涵蓋面積大,那種遮陰的效果,加上樹下涼,外頭熱的效果使得空氣形成對流,清風徐來,簡直是人間仙境。

樹或植物的另外一個機能特色是有五花八門的色彩。光是一種綠葉就有各種不同層次的綠。新芽和舊的葉子就是不同色調。樹幹一般是褐色,仔細瞧,許多不同色呢。也有光滑,粗糙等的不同質感。開的花也是各型各樣,紅黃藍靛紫,盛開的時候簡直好看的不似人間。就如此細細的看去,就是這一項街樹的名堂都多的目不暇接,使生活充滿著樂趣。

算來是大樹好遮陰,洛杉磯城中市區有許多大的榕樹,年長的變成參天大樹,有問題的一面是他的根部常常把水泥人行道破壞,種街樹時標準做法是要圈一圈塑膠片把根部擋住。也是因為如此,我們新的樹就選些根小的,紫薇就是上選。

街燈及其他標誌

除了樹外,街道還有許多視覺上影響你的東西,其中一項就是路燈,街旁邊其實一定有許多爲了人車安全所立的標誌,晚上要照明就需要街燈,雖然車子本身就有燈,還是不夠,而且還有行人走路的問題啊,這些就是路旁街燈的要素。

以前沒有電力時用的是燭火,煤氣,油燈等照明,當能源成為電力時,燈泡的發明,打開了人類利用時間的極致,秉燭夜遊不是夢,任何人都可以在燈光的照耀下,延長他的活動,閃亮的霓虹燈,節源的LED燈,日新月異的提供照明的需求,路燈也成為各式各樣歷史的糾結。那些沿革也是頗有意思的,加上許多藝術的造型,益發思古的幽情。

路名的標示非常的重要,每個交叉口都應該由明確的標誌讓人找到要去的地方。路街的命名編號是一大學問。也是傷透人的問題,為何這條街是這個名字啊?什麽的程序才能換一個呢?新的街道常用那些大的發展商取的名字,洛杉磯不少Home Depot Dr, Wal Mart rd ,舊的沿用已久就不好換名了,用數字來分最簡單。用州名,省名,國名,縣名都有。爲了紀念一個人取他的名字也多。台灣的中山路,中正路特別多。許多都有一些典故,蠻好的故事。立個號志最要緊的是看得清楚。早上晚上黃昏時的能見度最差,如何考慮太陽的方向而減少不清楚是大事。夜晚如何有夜光反射讓人易看也是重要的一環。

路面的鋪設也是有所不同。其實路的設計是有他的歷史沿革的,有動物走的地方就會形成路,不論是陽關大道還是尋幽小徑,運輸的功能決定了路要多大多寬,路面要怎麼樣的抵抗使用時的消耗,自然形成的路加上後來的精益求精改進,更方便日新月異的改善自然給人們的限制。以前靠走路,乘坐馬騾來去,所以大多數人一輩子只限制在小地方生活!人類歷史就在那打轉了幾千年。終於發明了各種各樣機械幫助運輸,鐵路發明了,飛機運用了,汽車上路了。傳統的路當然就要再重新的思考如何加入這些奇器異巧的發明,給人類前所未有的生活便捷。

都市更發達了,裏面的馬路也成了小而窄的昨日之怒!新的路也發展開,由於老舊社區難以全部鏟平廢除。好的觀念是就保留他吧,可是不要讓汽車進入,以古代人的使用方式為綱!,如果更有創意的就是把其他的車流都放入地下。地表還是一副古貌。可惜太耗工耗財。運用的不多。

現代社會這幾百多年來,日益求精的設計道路的一切。最早道路是走人和馬車的,有了速度,路上的安全是一大考量。馬車當然還好,汽車就速度快而且可以容易的撞死人。首先要想個方法避免互相不注意而出的錯,尤其交叉路口和不同方向前進的人車。使用人車數目大小多寡決定了路要多寬。當然有許多爲了政治經濟的目的建造出壯觀巨大的廣場道路也是不少。當軍隊踏著威風的正步走過來時,任何人都會震撼尊敬偉大的領袖的。
汽車已經是現代交通必須仰賴的工具。有好長一段時間他主宰了道路的發展,高速公路更是完全以車為主,快速,便利。然而,還是有人要用路的啊。慢慢的,如何使人也可以享有安全便利舒暢的路也是一門學問了。連高速公路後來也要注意開車人的視野舒適等因素來提升品質。畢竟,只有一種快速的功能是不夠滿足人的需求。一般街道就更要注意了。不能只爲了人少走就不給人走吧。那些住宅區裏面更是應該以人為本。人車分到道是老早有的準則。人行道的設計也是有許多的考量可以更好。街樹是一個大項目,街燈,沿街傢具也是一環可以很體貼很窩心給居民好的環境的元素。如果更先進的考量自行車道等節能省碳的交通工具所用的道路,是所有交通工程師的夢想啦。

理想歸理想,鋪設道路是要花錢的。在民生建設項目裏面不是急需的東西。如果有個美好的願景,把骨架構造可以先定下來,以後再一一的做也是蠻好的。這就需要有知識有創意的規劃了。誰會料想到如今中國的小汽車氾濫呢?停車,行車的規劃都顯得不足吧。

地下的設施

道路除了表面的東西外,他的功能還可以延伸到許多民生必需使用的設施管道上面。以前沒有電線,這百年的電線由外露的電線杆進步到地下化。同理那些電話啦,瓦斯啦,光纖啦,等也是最近幾百年有的事,古早的時候,那些排水管道,排污水管道,自來水管道也都有人想到,設計出提供給都市居民使用。然後那些材料日新月異的進步,施工的方法越是精進,構成了大都會的血管骨架神經系統。

地下管道最深的一般是污水道,這也是文明進展和人類都市化的產物,本來這些污穢的糞屎還是種植許多食物的必需品呢。當發明了化學肥料,一切都不一樣,自然但是不衛生易有細菌的肥料就少人用。更需要處理。收集一個社區的污水就成了大工程。將污水經過管道,多數以自然坡度的流法集中在污水處理廠。把氣味,細菌除去後做成乾淨的堆肥或者由排放管排入大江大海。融入自然的懷抱。

裝設污水道是一個大工程。各個政府都有專門部門負責,大的可以到裏面可以走大卡車,小的也至少6寸以上的收集個別排污所需。各個地方都有其歷史,普及率也不同。人煙稀少,施工困難的地方當然少,管道也不斷的需要維修。走的位置理所當然的埋在街道上。這是看不到的東西,每隔2,3百尺會有維修人孔罷了。都是用鑄鐵做,打印上標誌的圓蓋。好像有個大公司考新進人員就是問---為何維修孔都是圓的,不用方的橢圓的?--您就慢慢去想吧。

污水是爲了居民使用方便,不像古老時代水肥車滿街跑。積肥所在是氣味又難聞,蚊蠅滋生的容易產生疾病。雨水就是爲了實際的保命過活了。雨水是上天給予世界的產品。有益也有害於人類。農人渴望瑞雪春雨使得來年有好收成。也怕夏雨秋泛的洪水成災。人口集中的都市更是對雨水敏感。並不是爲了植栽,最重要的是如何排除積水,使得都市人們的活動可以正常的運作。

想想一個相當大的都市,每次下雨後面,如果水就積在那不流走多不方便,可能還會造成傷害。很快的排除掉積水就是下水道工程的一個重要考量了。以前如果都市本來就選在高地那,當然排水是容易,也是從前設立家居村落市鎮都市的好條件。然而,還是有許多因素使得低窪地方成為人聚集的地方。還有那種人定勝天的態度,一再的以科技克服先天的不足。所以進步的城市都有完善的排除雨水系統。也是如同污水系統一般,經過管道,排入了無人煙的土地海洋,自然的被大地吸收。這種工程總是只爲了一年幾次的暴雨而設。和一個地區的整體規劃有關。也總有那些百年難得一見的洪泛使得整村整鎮淹沒受害。想想看老天如果要耍威風,所有地方都連下大雨數天,沒有辦法宣洩掉的水那裡不會成災啊?聖經裏面的諾亞方舟不就是世界被洪水毀滅嗎?前幾年的地球聖嬰,聖女現象已經打破了許多成規,讓地球充滿了變數。

排水道通常比較大尺寸,也比較淺一些,通常會利用原來地區有的河流小溪系統,遵循著自然的法則,水往低處流,的設計,排到湖泊水壩海洋,街道幾乎都是不透水的材質,加上那些建築也是把土壤隔絕在下。雨水濺落在上,順尋著街道邊的排水設計,匯流進入集水盒子,再由管道排出,流量是一個因素,這些只有運用經驗法則,把某一種雨量控制到。

這些下水道和污水道很類似,也有維修孔在路面。污水,雨水分流是使得污水處理廠不會承受太多的物質處理。而且雨水本來也沒有什麽污染成份,如果有創意,可以把他們回收,解決許多地方缺水的苦惱就有待開發了。

寬廣街道是許多公共建設所在地方。還有許多管道也是供大眾利用的,再來是瓦斯吧。許多住宅商業需要瓦斯來取暖,燒飯。這個系統的鋪設有許多安全的顧慮。易燃的氣體一定要考慮各種緊急狀況,如果發生地震怎麼辦?如果淹水如何?如果幾家瓦斯出事,如何防止蔓延。。。。等等。瓦斯公司的責任重大,可是也是三不五時發生事故,舊金山發生一次氣爆,整個社區夷為平地。

瓦斯這種管子通常比較小,而且可以用高壓處理。也有許多開關門閥的地方露在那路上。和他們類似的有些油管,熱氣管啦等東西,族繁還來得急記載。

地下還有電管,許多輸電系統也慢慢的轉為地下化,街燈是要電力的,所有輸送系統以前也是掛在天上,倒處有的電杆就是。新規劃的社區就常常地下化這些線路了。老舊的社區也慢慢的更新。任何的東西都有使用壽命,等待要作廢時更新是很自然很經濟的。

地下地上的電線有許多不同的種類,最危險的是高壓電,那些超過500伏特的通常是要特別的標示及防範。埋在地下最怕的是被其他挖掘工程損害。另外一個低電力的是電話啦,光纖電纜啦,那些照相器材啦,同步交通號志的線路啦等。他們都埋在約3,4尺左右的地方。

輸送自來水的管道也是很重要的民生需要。每一家如何很方便的就在自己的浴廁廚房開開水龍頭就可以有水用。家裡面要澆花要洗車要清潔都需要水。這些管道裏面的水是沒有像電力瓦斯那樣的處理不當會傷害人,可是,也是對社區有害啊。如何控制,如何消除老舊管道的消耗是刻不容緩的。

這些林林總總,都是街道上看不見,可是影響著大家的生活,是所有工程人員,開發社區的商人都耳熟能詳的知識。比較起路上表面的東西是不起眼。功能卻是重要無比。

街道的設計

一般 街道劃分出一個ROW也就是路權,大街小巷因車流量而規劃的有所不同,以一個車道寬10尺才可以一部車過,兩線道就至少要20尺了,加上兩旁如果要人行道,寬5尺好了,最小30尺寬就跑不掉了。如果路旁讓車能停一下,加個10尺也不為過。所以,50尺寬的比比都是。60尺,80尺,100尺,134尺的各有不同。交通規劃上是有規矩可查。

設計規劃出了寬度後,兩旁的各種區域才再劃分地籍圖的大小,在實際開路工程時的設計又略有不同。通常是不會把這ROW用完全部當車道用。如前所訴,有好多該規劃給人行,給綠地景觀用。如今流行節能減碳,自行車風行,這也是一個規劃的項目啊。如果再發明什麽電動運輸,履帶接駁等東西,這些街道的設計肯定又要更新了。一般這的路肩到私有地的距離是12尺左右,當然以測量師的丈量為準。許多住家把這10尺空間當自己私有地,又種花又種樹的好不熱鬧,通常政府不太管這些,反正是美化市容嚒。可是如果要拓寬車道或者是在這個空間裏面挖掘施工,私人都沒法有意見的。

路中間常常有分隔島的設計,路需要夠寬才有空間設立,一方面阻止來車越界相撞,一方面可以有許多綠地植栽,美化街容。這方面我最喜歡居住的阿卡迪亞城,那條SantaAnita大道,由南向北走,許多約2尺直徑樹幹的松樹,非常的賞心悅目。那條Baldwin 路也不遑多讓,在有名的購物中心那,靠近植物園處,中間種了好多高大的白楊樹吧,英挺俊秀。啥是好看。有名的亨廷頓大道,寬闊無比,以前是走有軌街車的,如今至少150尺寬的街道,中間大片的綠地,沒有什麽大樹也是很空曠宜人的!

基本的平面規劃完,還要去設想三度空間的一些問題,街道面應該如何設計?全是柏油水泥的會妨礙雨水的滲入地下散發去,而且熱脹冷縮的如何讓地面不會一下就裂就塌的維修?如果常有大卡車行走,地面要如何來支撐?雨水如何收集以免積水?人行道如何區別來保障人的安全?景觀要如何才能顯示咱們社區的特色?種什麽行道樹才有調節微氣候的效果?那些樹長大後,如何維修?根部,枝幹樹葉如何清掃修剪?許多事都要像一個操作守則一般,樣樣有思考。最好選擇得理想。難免有不能兩全的困境。總要決定那一個是優先的目標,決定去做就是。

地上的東西是直接影響人的感受,美不美,方便不方便是容易知道的。再來是利用街道的空間做那些公共工程各種民生必需品的供應用途如何更有效率,更容易維修?也有許多傳聞是那些秘密的地下道設施,方便特定的目的,如大人物的落跑啦,黑道的買賣啦等事。所有的故事都是充滿傳奇。光是一般的管道,如果大到成為地下城的性質,那可不好玩極了?巴黎中古世紀的下水道的傳奇就有了孤星淚的作品,天主教的地下墳場也有記錄。目前許多地下鐵道配合著車站,形成購物的地下街倒處都有。街道真是一個迷人的地方。

解析街道

至此,再來溫習一下,我們去瀏覽街道的要旨,

街樹---可以看不同的植栽,想想那些樹的成長速度,街景的形成。那些小街有時形成了樹頂的景觀,多麼吸引人啊。樹有只向上沖長的如松柏,有彎彎曲曲的可以成樹蔭走廊的橡樹,榆樹。有靠人修剪而成型的。街樹種植的距離也是要考慮的,一般是以什麽樹,可以長多高多闊,根多大來看,一般至少40尺以上的間隔。還要看附近的一些狀況,不能妨礙開車人的視野,也不好把街燈啦,消防栓等的功能擋住。

人行道--好的設計會有許多不同的材質鋪裝,直統統之外也有些彎彎小徑讓悠閒放在表面。那些零零碎碎的擺設如垃圾桶,板凳,候車亭,標示物都是可以比較比較的東西。

街燈---各式各樣的給你機會去想想這些燈的功能,老的街燈更是充滿遐思。動力的輸送使你知道背後的科技,發現到用太陽能板的也不必驚訝。距離間隔也是因不同燈具有所不同,一般月150尺一座。


人車管制標誌---很制式的東西,偶爾會發現奇奇怪怪的東西,如狗貓不准跨越。。

沿街集水設施--看看所謂的路肩,Gutter等的設計,許多高高低低不平的街面是如何形成的。這些路肩也有許多不同的設計,有的圓滑,讓車子可以開過,有的高陡,12寸讓人上下都不方便。

管道的地表維修機關---人孔是最普通的,還有許多的開關閥門,不注意還不知道在哪裡呢。有人想把所有的管線放在一個地下通道以便維修,難度相當的大。

街道表面---路由本來的泥土路,塵土飛揚外,一到了雨天,泥濘難行!於是演變到鋪設些硬的,不會起灰變軟的材料,青石板,紅磚都是,碎石頭也可以防止那些缺點。最後進步到柏油瀝青,水泥等材料。光是表面還不夠,爲了結實路面,地下的泥土也要夯實到一定的程度,最好再加上級配,也就是碎砂石的底層,上面再打水泥或瀝青。功夫花的多,路也結實些。路的基層最怕水的衝擊,把下層掏空後形成大洞就不好了。
街面也有許多研究,看看合種的材質可以止滑啦,減少行車的噪音啦,粗糙得讓駕駛人不會睡覺啦等,熱脹冷縮時路面如何維持平整啦。。。工程師們的工作就是日日求新求好。經濟也是要素,如下雪的地方街道積雪要如何清除,假如裏面都有解凍管又是一番景象,如此貴的地東西,可能只有飛機跑道花的起吧!

這些就是我所想到的一些零零碎碎有關街道的事,在大街小巷穿梭工作的這幾年,如果沒有放些心思在這些樂趣上,工作一定沒有啥樂趣,朋友們,和您共享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